財政部20日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過世者(被繼承人)配偶、子女可直接以身分證字號線上登入採用遺產稅額試算並完成申報,待收到國稅局稅單,民眾繳完稅款,即可完成所有遺產稅程序,估七成民眾將受惠。 過去要申報遺產稅,個人必須先申請查詢金融遺產資料,再檢附所有遺產清單至國稅局臨櫃申報。 為簡化遺產稅申報程序並達到無紙化目標,財長蘇建榮指出,經財政部與各金融單位與部會平台完成資料對接,自2022年起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民眾線上或洽任一國稅局、各直轄市地方稅稽徵機關臨櫃申請查詢過世者金融遺產資料時,可併同勾選申請線上稅額試算服務及延期申報。 遺產稅額試算服務案件主要為簡易型遺產稅案件,包括過世者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國民、遺產總額在3千萬元以下,且過世者沒有「不計入遺產總額財產(如古董、著作權、發明專利權等)」。 而遺產稅額試算種類僅限不動產、存款、投資理財帳戶、電子支付帳戶、記名式儲值卡、基金、上市、上櫃及興櫃有價證券、短期票券、保險及汽車範疇。至於遺產扣除額,僅限列報配偶、子女、父母、身心障礙、死亡前未償債務、公共設施保留地及喪葬費扣除額等。 若民眾確認試算內容無誤,可採線上登錄回復確認、掛號寄回或臨櫃遞送確認申報書,即可完成申報。根據財政部賦稅署統計,我國2020年有15.3萬件遺產稅案件,其中七成皆符合遺產稅額試算範圍,以此推估,七成民眾可受惠。 但民眾若不同意試算內容,像是過世者另有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未列財產如海外資產、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或適用其他遺產稅扣除額等情況,還有不符合簡易型遺產稅案件等情況,則仍需自行臨櫃申報。
財政部近期修正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RS)「低風險規避稅負帳戶」名單,新增兩種帳戶可免申報,包括微型保險、調解等代交易方持有的帳戶,財政部指出,參考各界意見及國際規範,這兩種帳戶用來避稅的可能性相當低,自2022年起,金融機構可不必申報此類帳戶。 CRS被稱為台版肥咖條款,台灣首度在2020年執行CRS申報,並與日本、澳洲交換,2021年並新增英國為我國第三個CRS資訊交換國。根據國際財政司統計,今年申報期間共1,764家金融機構完成申報,合計申報13萬筆資料,帳戶餘額約新台幣1.8兆元。 國財司表示,為提升盡職審查效能,財政部訂定的CRS辦法中,就有訂定「被排除帳戶」,此外依CRS辦法授權,財政部也可再另行公告低風險帳戶名單,金融機構無須申報此類帳戶。 CRS辦法中明定被排除帳戶包括符合一定條件的退休金或養老金帳戶、遺產帳戶、人壽保險帳戶等,以及法院裁定或判決由代交易方持有的帳戶,皆無須申報。 而財政部公告列為低風險帳戶的原先有三種,包括符合條件的企業員工福利及儲蓄信託、外籍及陸籍員工集合投資帳戶,以及小額終老保險,此次修正名單新增微型保險、調解或仲裁等代交易方持有帳戶。 官員解釋,微型保險是提供經濟弱勢者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多為低保額、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較不具避稅風險,因此採納外界建議納入免申報帳戶。 至於調解或仲裁,若與法院確定判決有同樣效力,代交易方持有的帳戶也應該比照法院判決,可免除申報義務。 財政部強調,此次新增免申報帳戶,皆符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要求,包括低風險、與其他被排除帳戶性質類似、不違反CRS規範宗旨等三項要件,申報金融機構自2022年起,無須就新增被排除帳戶進行申報。 財政部表示,因應國際間租稅透明發展趨勢,將定期檢視並更新低風險帳戶名單,兼顧盡職審查效能、增進租稅透明及善盡國際義務等目標,確保與國際接軌。
工商時報 林昱均 2021.12.02 金融機構需留意了!財政部台北國稅局將從今年12月起首次對金融機構所申報的2020年度CRS資料查核,檢查對象主要為過去有申報錯誤前科的業者,也就是遵循風險較高的金融機構。若有故意漏報或未做好盡職審查,稅局可裁罰千萬元以下罰鍰。 台版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RS)自2019年上路,金融機構需在2019年完成審查個人高資產(100萬美元以上)、企業實體帳戶(25萬美元以上),2020年則需完成個人所有帳戶審查。 依照CRS辦法,我國金融機構需在每年6月申報CRS資訊給財政部,而財政部會在每年9月交換CRS資訊給簽署國,惟今年受本土疫情影響,金融機構申報CRS期限延至8月2日。 官員指出,財政部對CRS資料檢查主要為兩大面向,包括資料完備性、KYC(了解客戶背景)審查落實程度。所謂CRS資料完備性,即為資料需包含帳戶持有人姓名、地址、居住國家或地區、稅務識別碼、個人出生日期等,或帳戶實質控制人與國籍等。 依金融機構確實遵循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CRS)作業辦法第53條規定,如果國稅局要求金融機構提供CRS資料查核,國稅局會提供收據並在2+2個月內返還資料。 但如果金融機構被國稅局查獲有逾期未申報或短漏報CRS帳戶資訊,稅局將按短漏報件數與比例決定裁罰金額。以故意漏報而言,最重可罰1千萬元;另外,金融機構若未做好CRS盡職審查,財政部也會裁罰20萬元~1千萬元罰鍰。 據財政部2021年最新CRS申報資料統計,2021年日籍人士在台帳戶共94,967筆、帳戶餘額約台幣1.52兆元;而澳洲籍人士在台帳戶共19,200筆、2,045億元;英國籍人士在台帳戶16,320筆、846億元。
財政部昨(30)日宣布,我國與南韓在11月17日完成簽署所得稅協定,生效日待定,是台灣簽署的第35個租稅協定。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近年台灣在國際經濟上地位愈趨重要,希望透過避免雙重課稅,協助廠商到國際上投資或從事經貿活動,降低租稅負擔。 矽晶圓廠環球晶和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在南韓都設有工廠,對此協定表示樂觀其成。 財政部指出,台韓經貿關係密切,互為對方第五大貿易夥伴,簽訂所得稅協定後,在台韓商LG、三星可望受惠,在韓投資的台商包括元大、日月光、富邦、友嘉、華碩、捷安特等也可享受租稅優惠。 財政部表示,台韓所得稅協定歷經雙方多年諮商推動,終於就協定內容達成共識,協定參考國際稅約範本訂定,由所得來源國就他方締約國居住者(包括人民及企業)取得的各類所得,提供合宜減免稅措施,以消除重複課稅,甚至減輕稅負,並提供爭議解決機制及其他稅務合作。 財政部說明,我國與南韓經貿關係密切,去年台韓雙邊貿易總額達357億4,070萬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台商赴韓國投資累計數約20.41億美元,韓商來台投資累計數約15.06億美元。 財部表示,台韓所得稅協定提供合宜減免稅措施,有助雙方產業合作與技術交流,增加企業競爭力,進而創造就業機會,促進雙方經濟成長,營造互惠雙贏局面。 蘇建榮表示,台韓所得稅協定是繼日本之後,我國與東北亞國家簽署的第二個所得稅協定,該協定簽署生效,可強化我國在東北亞所得稅協定網絡。 財政部表示,接下來等雙方各自完成國內法定程序並以書面相互通知後,才會正式生效,並自生效日次年1月1日起適用。 財政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本平等互惠原則,持續推動與經貿投資往來密切國家洽簽所得稅協定,完善我國所得稅協定網絡,營造合宜、穩定且有保障之租稅環境。
經濟日報 /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隱形眼鏡大廠金可-KY(8406)昨(26)日宣布,與Glamor Vision及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Glamor International Ltd.簽署合併契約,Glamor Vision將以現金約272億元、每股280元為對價,收購金可-KY全部已發行和流通股份。金可昨日停牌,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202元,收購價溢價38.6%,合併案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金可-KY表示,這項交易提案由金可獨立董事所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加以評估,獲董事會一致通過,總交易金額高達272億元(9.8億美元)。收購完成後,金可將私有化,成為Glamor Vision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金可-KY有三大主要股東,包括台灣蔡氏家族主導的Hydron International Co., Ltd,寶島科旗下的New Path International Co., Ltd.,以及亞洲主要投資集團之一的霸菱亞洲投資。此次交易由霸菱亞洲投資出面主導,未來三方也會透過新設立的Glamor Vision持股金可,持股比約為蔡氏家族加計周邊持股34.44%、寶島科持股18.39%、 霸菱亞洲持股47.17%。 金可董事長蔡國洲表示,此次合併案符合金可廣大股東的利益,金可私有化後,能採取更靈活的發展策略去追尋長期企業價值提升,董事會也認為未來營運策略在私有化後較有執行空間。金可將借重霸菱亞洲的國際經驗及專業,持續深耕與拓展國際市場,因此金可董事會一致同意通過。 金可-KY以自有品牌海昌(Hydron)及海儷恩(HORIEN)在大陸穩居隱形眼鏡市場第一寶座,主力產品除了隱形眼鏡,還包括高效能角膜接觸鏡護理液及潤眼液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私有化後,金可的台中全球總部、上海的大陸總部以及全球的經銷通路與兩岸的工廠均維持不變。 金可-KY表示,此次合併案還需股東會決議通過,依照開曼法定合併程序規定辦理,並須取得相關主管機關核准,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合併案完成後,金可股票將終止在櫃檯買賣中心交易。 持股金可-KY 18.39%的大股東寶島科昨天也同步表示,參與金可公司與Glamor Vision Ltd.之合併案。於合併案完成後,New Path International Co., Ltd. 將透過Glamor Vision Ltd.間接持有金可公司約18.39%股權。 文章出處 : https://udn.com/news/story/7254/5920085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 一般人煩惱如何創造創富,有錢的家族企業,則煩惱如何讓財富綿延子孫,其中,如何變出第二、第三成長曲線往往是他們關注焦點的第一名。會計師指出,家族企業與資本通常透過3招來創新、創富:1、透過併購手段添技術與人才,讓家族事業升級。2、引進外部策略性投資人,如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強化競爭力。3、藉由家族憲章、家族閉鎖性控股公司、家族私募股權基金等工具,激勵家族成員到外部開疆闢土。這3招讓家族事業的資金、人才引入活水,可以富過2代、3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安永新世代寰宇領袖菁英會線上沙龍雅聚」,剖析企業傳承與創新議題。探討家族企業傳承的過程中,如何在傳承舊有良好制度的同時,也能保有企業創新的動能,透過組織改革上的創新,依產業特性逐步調整僵化的組織運作模式。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辦公室負責人林志翔執業會計師表示,除了企業可運用內部創業制度激發員工之外,家族企業與資本,通常透過以下方式達成創新目的: 1、透過併購手段以取得新的商業模式、核心技術或人才,促進家族事業轉型升級。 2、引進外部策略性投資人,例如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挹注新的資金、通路、人才以及制度導入等,協助家族企業再造競爭力。 3、藉由家族憲章、家族閉鎖性控股公司、家族私募股權基金等工具,激勵家族成員到外部開疆闢土,成立或投資新事業,擴大家族事業版圖,活化家族資本並分散風險,為家族開創第二、第三成長曲線。林志翔也指出,家族企業也可設計股權獎酬工具或運用特別股的設計,吸引外部專業人才加入家族企業或留任企業優秀人才,為家族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外,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暨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執行長邱奕嘉舉中國家電製造龍頭海爾集團為例,分享如何透過創新模式來激發組織內部的創業精神。 他說,2005年時,海爾集團因規模逐漸壯大出現「大企業通病」,因此海爾創辦人張瑞敏陸續提出創新模式,首先提出「人單合一」建立新興管理模式,「人」指的是員工,「單」指的是顧客或用戶,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並陸續做出顛覆性改革。以開發平臺企業、提供個人化的用戶體驗、鼓勵員工創業共三個願景來改造公司,由平臺主、小微主(類似小老闆的概念)和創客此三類人組成新的組織結構,三者間不存在傳統的組織和指揮關係,可以相互選擇按照市場規則互相配合或要與外部組織合作。 邱奕嘉亦指出,在面對多變的環境,企業應該要採用實驗的精神,去探索未來發展策略,並且用實驗的方法檢討與驗證,結合實驗探索與驗證學習,迅速迭代商業模式。此外,企業可定期檢討策略相關KPI,可避免過多KPI造成管理僵化,以發揮管理聚焦效果。 原文網址: 家族企業傳富子孫 會計師:通常透過這3招「再創成長曲線」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17432#ixzz7DZgB0OxA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台北即時報導 藝術品拍賣課稅新制修法後,子法規於今(19)日正式出爐,法規內容要求,拍賣會的主辦方應於活動前一個月向文化部提出申請,相關拍賣品才可依6%利潤率、20%稅率的優惠標準來課稅。 文化部、財政部今日共同發布藝品拍賣課稅新制相關子法規,內容指出,經文化部認可的文化藝術事業,在我國境內辦理文物或藝術品的展覽及拍賣活動,可向文化部申請核准,讓藝品改採分離課稅模式,不過須由主辦方擔任扣繳義務人。 分離課稅的最大誘因在於租稅優惠,根據子法規內容,由合格的主辦方、核准範圍內的文物或藝術品交易收入,是以成交價額的6%視為所得,再依20%稅率扣取稅款。換句話說,拍定價1,000萬元的藝術品,只要繳12萬元(1,000萬*6%*20%)所得稅。 值得注意的是,子法規當中規定,若賣家為我國稅務居民,而且是個人賣家,主辦方應取得這位同意採分離課稅的文件,否則還是會回歸原制,讓這件交易回歸財產交易所得的計算,無法適用分離課稅的優惠。 相關辦法中也要求,經核准辦理藝品的展覽或拍賣的文化藝術事業,除了應於活動一個月前提出申請,還有義務在事後留存多項資料,包括買賣雙方及代理人的身分證明文件及聯繫方式、個別文物或藝術品的交易日期、品項、金額紀錄及稅務申報資料等。 特別針對交易金額逾新台幣50萬元(含等值外幣)以上的交易,主辦方還另有義務,須留存買方針對所有交易款項的支付憑證;上述所有應留存的資料,應自交易完成日起算,留存至少七年。 文章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5903594
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我國2018年有931戶高所得免稅族,為綜合所得破200萬元,但全數免繳稅。財長蘇建榮22日在立院表示,針對所得偏高、使用列舉扣除如醫藥費或捐贈導致免稅案件,國稅局會定期查核。 立院依財政部2011~2018年度綜所稅統計專冊資料發布專題報告指出,近八年綜合所得超過200萬元、但是免繳稅的「高所得免稅族」呈現逐年成長的情況,其戶數從2011年48戶、2014年正式突破百戶(117戶)、2017年則突破200戶(221戶),2018年所得稅改年度更達到931戶,創下近八年新高,也顯示高所得者無需繳稅的情況日益增加。 報告也顯示,2016年我國免繳綜所稅民眾約223.6萬戶,約占總申報戶數35.90%,其平均所得36.3萬元。了2018年,免繳稅民眾增加至322.4萬戶,占比約51.1%,平均所得為47.8萬元,顯示近三年免稅者戶數、占比呈大幅增加態勢。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2日邀請財長蘇建榮、央行總裁楊金龍、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等財經首長就「如何遏止銀行放貸淪為股市禿鷹和房市炒手的推手」進行專題報告。 蘇建榮在財委會前受訪時指出,高所得免稅族主要是對政府機關捐贈以全額抵稅或列舉醫療費用單據扣抵等合法節稅管道,國稅局每年都會查核其申報捐贈或是扣抵單據,確認其抵稅資料正確性,以防堵虛報費用情況。 另財政部賦稅署表示,我國免稅族包含收入低於門檻與抵稅額度偏高等兩種。若為未達課稅基準者,如單身上班族年收入未達40.8萬元(免稅額8.8萬元+薪扣額20萬元+個人標扣額12萬元)較少爭議,國稅局不會特別查核。 但如果是運用大量捐贈、列舉扣除單據抵稅者,賦稅署強調,我國五區國稅局每年都會定期查核,針對逐筆抵稅單據核實確認,像交叉查核其健保資料、受贈方證明等。 文章出處: https://ctee.com.tw/news/tax-law/553076.html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 財政部表示,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動調整,111年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免稅額已達調整標準,遺產稅免稅額從1,200萬元調至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從220萬元調至244萬元,111年發生的繼承與贈與案件即可適用,至於其他項目漲幅未達10%而維持不變。 財政部說明,依稅法相關規定,遺產及贈與稅的免稅額、課稅級距金額及扣除額等,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前一年11月起至該年10月底之12個月平均)較上次調整年度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次年起就會按上漲程度調整。這樣的調整機制是為了減輕物價上漲帶來的負擔、反映國人實質納稅能力,跟一般具特定目的的減稅不一樣。 原文網址: 遺贈稅免稅額明年調高 一張圖秒懂看這裡!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32439#ixzz7DZYsjwS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10月底發表了關於更新版重建美好計畫架構(Build Back Better Framework)的聲明,預計花費之預算高達1兆7,500億美元,眾議院在11月19日通過此版提議,參議院則是力爭在聖誕節前通過。 資誠稅務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蘇宥人建議,在提案通過之前,高收入之公司與個人應檢視自身收入結構,並與專業人士討論,以及時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管理自身稅務風險。 針對企業稅,繼9月中發布將原本的單一稅率制(21%)更改為三級累進稅率制(18%、21%、26.5%)後,拜登也在此次架構中提出美國企業最低稅負制,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許多大公司僅支付8%的稅負。為避免此情況的持續發生,拜登擬針對利潤超過10億美元的大公司,實施15%的最低稅負制。 另針對公司回購庫藏股的行為,加徵1%股票回購附加費用:為鼓勵公司將金流用於投資公司,以擴大公司規模、增加就業機會,拜登擬針對公司將金流用於購回庫藏股的行為加徵1%的附加費,課稅基礎以庫藏股價值減去增發新股的淨值。 此外,為防止美國公司因稅務考量,將工作機會與利潤留在海外,拜登已與OECD國家達成了針對各國公司課徵最低15%稅負的協議。 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尚未釋出具體課稅方式與細節,仍待觀察。在個人稅方面,拜登除了將最高邊際稅率從現行的37%調高到39.6%,同時擬針對高收入族群加徵附加稅。例如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個人,針對其通過合夥組織獲得的主動所得,課徵3.8%的淨收益投資稅。 至於個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部分,則加徵5%的附加所得稅;超過2,500萬美元的部分再加徵3%附加所得稅。 針對此次更新之稅收改革架構,蘇宥人提醒,拜登為提高廣大美國居民的生活水平與增加其可獲得的稅收優惠,預計花費之預算高達1兆7,500億美元,而相應的稅收收入則預計透過高收入之公司與個人來籌措。 因拜登對於此次的稅改志在必得,蘇宥人認為,高收入之公司與個人在未來必將面臨更高的稅負遵循壓力。唯此提案是否能如拜登所想的,如數通過參議院決議,參議院是否再會針對提議內容有所修改,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