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Family Office

新加坡政經穩定 「家族辦公室」攀升

Posted by on 6.2.23 in Family Office

新加坡出現「家族理財辦公室」熱潮,數據科技公司「聯手」(Handshakes)指出,今年已新增逾180個家辦開始運作;專家分析,健全的金融監管、法治及政治經濟穩定都是在星國設立家辦的吸引力。 海峽時報報導,2023年至今已有182個家族辦公室在新加坡開始運作,延續過去2年的強勁成長。「聯手」統計數據指出,2021年、2022年分別新增672、690個家族辦公室開始運作。 2018年至2022年之間,由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設立的家族辦公室占了這段期間當地新成立家族辦公室的多數。 「聯手」透過研究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數據以取得家族辦公室資訊並指出,對比2018年及2019年數據,新加坡2021年、2022年的家族辦公室數量遠高於疫情前。 向會計與企業管制局註冊為家族辦公室的公司實體包括單一家族辦公室及聯合家族辦公室;家辦的主要功能為處理家族資產。 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估計,2021年底,新加坡共有70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幾乎比2020年多了一倍。專家指出,「聯手」與金管局的數據不同,主要因為兩者計算基礎不同。 除了金融服務樞紐、商業環境穩定等優勢,專家指出,許多家族選擇到新加坡設立家辦的原因是文化相似性,以及新加坡融合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對於大多數亞洲人來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這包括中國人、台灣人。 聯合早報1月也曾報導,去年到新加坡設立據點的家辦來自全球各地;業者透露,其中來自中國的家辦居多。

Continue reading »

瑞銀:家族辦公室尋求另類分散投資工具

Posted by on 7.15.22 in Family Office

全球領先財富管理機構瑞銀發佈《2022 年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對全球221 個單一家族辦公室進行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家族辦公室現時身處策略性資產配置的新時代,高通膨、央行流動性及利率上升迫使他們重新審視投資選項。他們目前減少固定收益的配置,轉而增加對私募股權、房地產及私募債務的投資,以流動性換取回報。 亞太區40%家族辦公室計劃增加直接私募股權配置,18%則有意提高對私募股權基金及組合型基金的投資。其中,26%青睞房地產,33%轉向私募債務。於2021 年,家族辦公室投資組合的股票、固定收益、房地產及私募債務平均配置比重分別為33%、15%、11%及2%。 展望未來,家族辦公室正在探求策略性資產配置轉變,進一步增加近年投資的私募市場。29%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大幅度或適度減少對已發展市場固定收益的投資。 瑞銀財富管理執行副主席Josef Stadler 表示,家族辦公室正緊隨重大轉型期的步伐,透過策略性配置尋求額外回報及另類分散投資工具,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癲覆性數碼科技以及現時的烏克蘭戰事,他們更迫切地審視自己的投資選項;而在充滿挑戰的市況下,家族辦公室通觀全局,以審慎及創新的方式執行策略性資產配置。 瑞銀財富管理環球家族及機構財富亞太區聯席主管辜良雄表示,在動蕩的宏觀環境下,亞太區的家族辦公室採取策略性資產配置以保障投資組合,面對持續的通脹趨勢,他們更應採取防守性策略,運用另類投資分散風險,並投資於長期科技主題,例如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路安全。 私募股權帶來廣泛的機遇及更高的回報潛力,因而備受全球家族辦公室青睞。過去三年,全球及亞太區家族辦公室在未來五年內提高私募股權配置的意願均維持在高水平。 私募股權為全球各地的核心風險資產。美國有96%家族辦公室投資於該類資產,瑞士家族辦公室緊隨其後,比例為86%。中東及亞太區分別有83%及79%家族辦公室投資於私募股權。即使在西歐及拉丁美洲,雖然私募股權投資相對落後,參與率仍分別高達73%及76%。全球擁有私募股權投資的家族辦公室中,52%同時投資於基金及直接投資,這種投資方針有助家族辦公室從直接投資創造超額回報,並透過基金分散風險。 有別於近年,報告顯示,家族辦公室亦正尋求更主動的投資策略。39%(十分之四)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較為依賴主動式策略及基金經理的選擇,或正考慮這種做法。18%亞太區家族辦公室稱,他們亦正物色非流動資產。 66%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表示,在當前的環境下難以追求不相關回報。由於債券收益率偏低,52%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表示,他們不再認為優質的固定收益有助於分散風險。略高於四分之一(27%)亞太區家族辦公室利用或正考慮利用對沖基金分散風險。隨著另類分散投資工具呈上升趨勢,41%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認為,他們不能再單靠長倉投資去建立完整的投資組合。 53%亞太區家族辦公室在2021 年曾進行可持續投資。隨著配置水平似乎趨於穩定,家族辦公室正在完善其價值觀及目標。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整合法為亞太區最常採用的方針,排除法緊隨其後。 在全球各地,53%家族辦公室在計劃投資時加強盡職審查,以尋求避免漂綠、衡量影響力並確定其方針。一半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認為,可持續投資的表現將優於整體市場,另有三分之一(29%)家族辦公室認為可持續投資的表現將與整體市場大致相同。 在亞太區,86%家族辦公室表示,自動化及機器人技術為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投資主題。全球近八成 (79%)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表示,數碼轉型為另一個引起共鳴的投資主題。這涵蓋電子商務、數據、人工智能、雲端及區塊鏈。

Continue reading »

印度首富為長子接班鋪路

Posted by on 7.15.22 in Family Office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22歲長子阿卡希.安巴尼已進入集團旗下企業,為接班鋪路。阿卡希受訪透露,穆克什要他全程參與所有重要會議,「一開始就摸透做生意的竅門」。 取得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經濟學士學位的阿卡希.安巴尼(Akash Ambani)本來準備在美工作。後來被父親一席話打動,去年回印後,他今年初加入正全力發展行動寬頻4G業務的信實資訊通信公司(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RJIL) 。 阿卡希的父親是印度首富、最大民營企業集團信實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RIL)董事長兼總經理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據「富比世」(Forbes),穆克什身家228億美元,為全球第28大富豪。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刊登阿卡希接受「哈囉週刊」(Hello)專訪內容。做為RIL當然繼承人,他說:「我不覺得這讓我壓力沈重,它激勵著我。」這是他首度受訪。 他說:「去年我爸到美國時問我用網際網路做什麼,我說閱讀、學習和增長知識。他說,你不想給12億印度人提供學識嗎?他為我解說(信實資訊通信公司)計畫內容,後來我決定,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阿卡希說他熱衷於科技。他提到:「截至目前,我在RJIL的體驗很不可思議。給全球最大數據服務的推出做出貢獻,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穆克什1981年24歲時加入父親迪魯拜(Dhirubhai Ambani)打造的工業王國,進入集團主力石化事業學習,22歲的阿卡希現在也開始為接班鋪路。 阿卡希說:「我父親渴望我全程參與所有重要會議,一開始就摸透做生意的竅門。」 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辦公室距孟買南部阿塔孟特(Altamount)路上的超級豪宅住家「安迪利亞」(Antilia)50公里,每週上班5天,週末會跟老爸看電影。他說:「我們每週至少看2、3部電影,我想每部新片我都看過了。」 報導說他熱衷打板球,對家族事業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ndian Premier League,IPL)職業隊孟買印度人(Mumbai Indians)隊的事涉入很深。他也是個足球迷,並參與推廣印度足球超級聯賽(Indian Super League,ISL)。 阿卡希的雙胞胎妹妹伊沙.安巴尼(Isha Ambani)現在任職紐約麥肯錫公司(McKinsey),弟弟安納特.安巴尼(Anant Ambani)則負笈布朗大學。3人身處不同城巿卻心繫彼此。阿卡希說,家人相聚時一定共進晚餐,「這是祖母的要求,我們一定遵守」。 回憶祖父迪魯拜,阿卡希說:「他常說,錢丟了再賺就有,時光一去不復返,所以要善用時間。」穆克什則教導阿卡希說「信人者人恆信之,在信賴與尊重的經營環境下,事業才能成長」。1030720

Continue reading »

新加坡和香港的家族辦公室之爭:新加坡為何成為富豪「新寵」

Posted by on 7.1.22 in Family Office

新加坡似乎正成為全球富豪的「新寵」。 越來越多的超高凈值人士考慮將家族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設立在新加坡。即使4月18日起,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資金門檻翻倍,其熱度依舊不減,排隊時間至少8個月,一年前只需4個月。 而在爭奪家辦上,香港並不甘示弱,不斷推出稅務等優惠措施。隨著李嘉誠家辦被曝光在新加坡開設分公司之後,「新加坡與香港之爭」的輿論愈演愈烈。甚至有言論稱,新加坡將超越香港,成為超高凈值人群在亞洲的首選之地。 事實果真如此?香港是否被低估了?新加坡又是否被高估了? 香港和新加坡同有「亞洲四小龍」之稱,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因地理位置、區域面積、歷史、城市經濟體、規模等相似,兩者被稱為「鏡像之城」。 歷史上,它們都曾是英國殖民地,現如今,兩地還沿用著英國的法律稅收制度。文化上,它們都是華人文化為主。 隨著經濟和局勢的發展,新加坡和香港已逐漸形成競爭態勢。而兩者皆具備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難分伯仲。 由於香港背靠內地,天然擁有國內外兩個市場,因此吸引了大批富豪和金融人才。但近幾年,在國際局勢不斷波譎雲詭之下,新加坡仿佛成了富豪們,尤其是亞洲新富豪們的「避風港」。 01 新加坡為何成為富豪「新寵」? 新加坡之所以成為富豪們的「新寵」,《家辦新智點》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為財富尋找安全的「避風港」,是高凈值人群選擇新加坡的重要因素。 在歐洲,瑞士國土面積不大,卻是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國家之一。但自2017年1月1日,《銀行信息自動交換國際公約》正式在瑞士生效後,意味著瑞士銀行保密制度正式終結,新加坡或正取代瑞士,成為富豪們財富避險的最佳選擇之一。 John所任職的新加坡某聯合家辦成立於2018年。該聯合家辦之所以將總部設立在新加坡,最大的考慮是財富的安全性。另外,新加坡作為一個傳統的技術中心,以及所擁有的法律、投資便利性和宜居環境也是關鍵考量要素。 還有些跨國企業受「逆全球化」趨勢的影響,選擇在新加坡設立辦公地點。 過去20年,經濟全球化是最明顯的趨勢。以特斯拉為例,品牌+軟體在美國,生產線在中國,其他配件則散落在世界各地。經濟全球化的背後是產業鏈底層邏輯的變化——新技術推動世界格局「分布式」發展,企業更加注重安全性。 但如今隨著俄烏衝突、能源危機以及全世界陷入經濟衰退、地緣衝突加劇,高凈值人士群體需要找一個資產相對安全的地方,幫助他們去做整體的財富規劃。而瑞士、新加坡、杜拜,在此時則扮演了這樣一個安全節點。 「新加坡的安全性在全球排名都比較靠前,」一新加坡聯合家辦負責人Revina表示。 新加坡的金融業為進入全球和區域市場提供了便利。它被認為是一個安全的司法管轄區,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法治。新加坡政府借鑑了瑞士金融機構為客戶嚴格保守秘密的做法,努力打造一個優良、健康的金融環境。因此一些歐美的高凈值亞裔,將資金轉移回亞洲時也會選擇新加坡。 其次,稅收優惠也是富豪們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新加坡正在竭力打造一個離岸的資產管理中心:新加坡的分離型模式,有利於資金避險;取消了外匯管制,資金自由進出和兌換;在報稅制度方面,新加坡採取掛名董事制度,保證離岸公司合規;新加坡的低稅率,也實現了企業利潤最大化。如,一些設立在新加坡的家辦在做境外投資時,可以使用開曼、BVI等離岸結構。 再如,新成立的居民公司可享受最長三年的稅收減免。它在全球擁有25個自由貿易協定和80多個雙重徵稅協定 (DTA) 網絡,可協助FO有效管理海外投資的預扣稅。 第三,亞洲客戶資產相對單一,家庭成員較為簡單,更注重財富傳承。 亞洲客戶本身資產相對單一,資產多以股票、房地產為主,家庭成員和婚姻狀況相對簡單。尤其是第一代家族創始人,他們對家辦的功能訴求非常強烈。此時,一個適合自己的家辦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新加坡的家辦體系也更重視保值與傳承。 Revina曾服務過一位客戶,該客戶有兩個孩子,一個已在美國讀大學,一個才4歲。他在新加坡成立家辦,主要是希望將財富順利傳承給下一代。與此同時的一個關鍵考量是,孩子畢業後可以留在新加坡工作。這樣既解決了財富傳承問題,又解決了子女未來的工作發展問題。 第四,東南亞科技企業多,科技新貴更偏愛新加坡。 一些科技新貴出於出海投資的考量,會將家辦設置在新加坡。再加上新加坡有較為優惠的稅收政策,政策安全性較高,他們可以更好地將事業拓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 這類人群年齡多偏80、90後,對網際網路敏感度也比較高,投資見識也更廣闊。在投資上,他們更傾向於投資於自己熟悉的科技行業和企業。另外,他們的投資也更為激進和大膽,在股票和對沖基金的配比上相對更高。 02 香港新加坡並非「水火不容」 不得不承認,新加坡的這些因素對富豪確實很有吸引力。但這不足以說明,新加坡能超越香港。事實上,新加坡被高估了,而香港則被低估了。 首先,從家辦的規模上來看。就英國家辦研究機構Family Capital 2020年的觀察來看,在新加坡設立的家辦很多都是空殼公司,大約只有40家新加坡家辦在私人市場積極開展直接業務,進行交易。 目前為止,香港的家辦規模更大。香港2020年財富管理規模為1萬億美元,而新加坡則為7900億美元。另外,香港最活躍的家辦,如維港投資,在全球範圍內的交易數量和直接交易價值,排名第五。而新加坡最活躍的家辦是Vulpes Investment Management,但在Analytics的排名中僅排第88位。 Ben是一位資深的私人銀行家,他表示,目前確實有很多客戶諮詢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事宜,但是問得多,做的卻比較少。 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離中國大陸比較遠。另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國民服役是新加坡公民的一項公民義務,該制度強制所有年滿18歲的新加坡男性公民和第二代永久居民為國服役。此外,在某些條件下,如果想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申請人每年還需要在新加坡居住6個月以上,這對很多還在忙碌主業的企業家來說並不容易。 其次,在金融方面,香港與倫敦、紐約並稱「紐倫港」,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金融中心。在這方面,香港略勝新加坡。 再次,香港有著較為活躍的股市。2022年1月,新加坡的日均成交額僅為12億新元(8.9億美元)。相比之下,香港則是1286億港元(165億美元),且在香港上市的企業總市值是新加坡的8倍。 另外,在資產及財富規模上,2020年底,新加坡管理的資產達到4.7萬億新元(3.5萬億美元),而香港為34.9萬億港元(4.5萬億美元),多於新加坡。再者就是,根據德勤《2021年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排名報告》數據顯示,香港依然排名第4,新加坡緊隨其後位居第5。 因此,在諸多家辦從業者看來,新加坡目前仍難以真正撼動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也並非「水火不容」的競爭關係,而應「互取所長」,發揮各自優勢。 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 第一,香港的家辦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更重視資產增值。 香港的多元化產品平台可以滿足家辦個性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包括債券、股票、固收產品、信託、私募股權投資、對沖基金、藝術品收藏等。從產品端來看,香港具有完善的銀行中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集資中心和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中心。 「作為家辦,在香港我們可以接觸到豐富的金融產品。譬如,在香港我們可以找到最優秀的對沖基金管理人和產品。」香港某單一家辦負責人Lily表示。 第二,在政策制定上,香港非常積極。 如果一個政策能為香港帶來優勢,注入積極因素,香港會馬上著手去制定和實施。這從SPAC的競爭上就可以看到。 2021年9月,新加坡發布SPAC主板上市規則。香港也不甘示弱。經過三個月的籌備,香港也制定「港版SPAC」上市機制,並於2022年1月生效。 第三,香港還是人民幣最大的離岸市場,亞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背靠內地也是香港的主要優勢之一,正是內地巨大的經濟體量、消費與創新市場及基於此產生的龐大金融需求,催生了香港市場強勁的表現。 「與新加坡相比,香港更靠近內地市場。無論是新經濟的發展還是獨角獸企業的數目,香港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者能更貼近所投資的市場。」香港某單一家辦COO Alice告訴《家辦新智點》,「香港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可以通過股票通投資內地市場,都是亞洲其他市場不具備的優勢。」 當然,立志於成為「財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也有著自身的特點——更重資產的保值。 第一,新加坡更看重長遠發展。 […]

Continue reading »

又一巨頭進駐!谷歌聯合創始人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Posted by on 3.11.22 in Family Office

從去年開始,全球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駐新加坡,設立亞太地區總部,繼去年BAT相繼入駐後,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也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其家族辦公室,成為又一入駐新加坡的全球大亨。 大亨入駐 近日谷歌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將會把家族企業的亞太辦公室設立在新加坡,並成立分支機構。Brin也正式加入了超級富豪家族向東南亞金融中心拓展的熱潮。 根據今年新加坡企業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Brin決定將其名下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家族公司Bayshore Global Management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並任命其公司的副首席投資官瑪麗·楊(Marie Young)為該辦公室的董事和管理人。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Sergey Brin是全球第八大富豪,其個人淨資產達到了865億美元(1,150億新元)。因此他也是最新一個入駐新加坡的全球大亨,希望可以利用新加坡的低稅率、高安全性和家族辦公室的激勵機制來管理其超級富豪的生活和財富。 新加坡一直以其穩定、安全、低稅率等特點吸引了眾多國際富豪來此入駐投資,包括對沖基金老闆雷·達里奧(Ray Dalio)、吸塵器製造商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的Weybourne Group等富豪均已於早些時候進駐新加坡。 來龍去脈 謝爾蓋·布林,全名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布林(Sergey Brin),1973年出生在前蘇聯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父母兩人皆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後全家移民美國。Brin是搜尋引擎巨頭Google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美國籍俄羅斯猶太裔企業家。 Brin與Larry Page於1998年共同創立了搜索巨頭Google(現在是Alphabet的全資子公司)。隨著其公司的全球擴張,新加坡成為了Brin公司亞洲業務的一個區域樞紐。據報導,Brin於2016年來到新加坡考察並會見了李顯龍了解國家政策和發展潛力,對新加坡十分看好。 根據Bayshore在新加坡的文件顯示,其主要活動將與家族辦公室有關。該辦公室的名稱取自加利福尼亞州Mountain View地區的北灣岸(North Bayshore),因為谷歌總部位於此地。Bayshore由一家名為Parachute Capital(SGP)的控股公司持有,該公司同樣任命了Marie Young為董事和管理人。 新加坡的吸引力 谷歌聯合創始人的入駐再一次體現了新加坡對資本的吸引力。這些資本為新加坡提供工作和稅收,新加坡則為資本提供便利和優惠,雙方相輔相成共同成長。截至2020年十月,約有200個富豪家族辦公室入駐新加坡,總共管理著全球價值約200億美元的資產。 對於那些在亞洲尋找總部駐地的公司來說,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相對穩定和優先的選擇,尤其是近兩年競爭對手香港正面臨政治緊張的局勢,導致新加坡的優勢更加凸顯。 此外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不只是西方企業高管。來自中國的餐飲巨頭海底撈國際控股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同樣選擇落戶新加坡,甚至創始人張勇舒平夫婦還專門加入了新加坡國籍。 越來越多國際資本湧入同樣促進了新加坡的支柱產業金融業的發展。星展集團控股(DBS Group Holdings)表示亞洲財富的激增正推動著其家族辦公室業務量增長,他們也受益匪淺。 去年以來,為了順應全球科技發展新趨勢,新加坡制定了新的專門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的政策,以新BAT為首全球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相繼入駐,隨著後疫情時代經濟的好轉,相信他們會和新加坡共同發展,一起鑄造新的亞洲科技中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inance/8ka5ynn.html

Continue reading »

投資型保單狂賣5774億 金管會籲投保之前應審慎評估

Posted by on 2.11.22 in Family Office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受惠股票市場熱絡,去年(2021)「投資型保單」狂賣5774億元,創史上新高。金管會今天表示,民眾若在農曆春節前後,考慮以手邊閒餘資金購買投資型保險商品,應先充份瞭解投保商品之風險及各種費用結構,並且審慎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由於去年股市多頭行情大漲,使得國內投資型保單買氣「強強滾」,銷售一路長紅。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全年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達5774億元、年增率達69.7%,創下歷年來最高紀錄。 金管會說明,投資型保單之投資風險是由保戶承擔,且商品種類及費用結構有多種型態;消費者在投保之前,應充份瞭解商品屬性,且依自身需求審慎評估。 首先,市面上銷售之投資型保險商品可分為「投資型人壽保險」及「投資型年金保險」二大類,分別提供被保險人死亡與生存年金之保障。 金管會表示,消費者在選擇投資型保險商品時,務必確認是否有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之保障需求,且應瞭解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將隨年紀提高,而當投資虧損導致保單帳戶價值,不足以支應壽險部分之保障費用時,需補繳保費。 其次,投資型保單得連結之標的包括:共同基金、金融債券、公司債及結構型商品等。保戶需自行承擔連結投資標的價值下跌、流動性等多項風險,如果是外幣商品,尚可能面臨「匯率風險」。 金管會提醒,坊間所稱「類全委保單」是指由保險公司委投信業者代為運用與管理專設帳簿資產之投資型保險商品,雖然專設帳簿資產是由保險業委託專業機構代操,不過,「投資相關風險,仍由要保人自行承擔」。 此外,市面上有部分投資型保險商品訴求連結投資標的之「定期配息」或「收益分配」機制,不過,部分商品之配息或收益分配來源可能由本金,因此,民眾購買前,應特別注意各該商品之警語揭露。 「投資型保險雖具有投資性質,但本質上仍為保險商品。」金管會強調,消費者應審慎評估保險需求以選擇適合的保險商品,尤其在決定連結複雜之投資標的,更需要確認自己具備相關投資知識及風險承擔能力。 金管會提醒,消費者切勿僅因預期投資報酬率,可能優於銀行存款利率就盲目決定投保,而忽略投資型保險商品本質上具有自負盈虧,且不保證收益之特性。

Continue reading »

金可拋震撼彈 將私有化下櫃

Posted by on 11.29.21 in Family Office

經濟日報 /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隱形眼鏡大廠金可-KY(8406)昨(26)日宣布,與Glamor Vision及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Glamor International Ltd.簽署合併契約,Glamor Vision將以現金約272億元、每股280元為對價,收購金可-KY全部已發行和流通股份。金可昨日停牌,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202元,收購價溢價38.6%,合併案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金可-KY表示,這項交易提案由金可獨立董事所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加以評估,獲董事會一致通過,總交易金額高達272億元(9.8億美元)。收購完成後,金可將私有化,成為Glamor Vision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金可-KY有三大主要股東,包括台灣蔡氏家族主導的Hydron International Co., Ltd,寶島科旗下的New Path International Co., Ltd.,以及亞洲主要投資集團之一的霸菱亞洲投資。此次交易由霸菱亞洲投資出面主導,未來三方也會透過新設立的Glamor Vision持股金可,持股比約為蔡氏家族加計周邊持股34.44%、寶島科持股18.39%、 霸菱亞洲持股47.17%。 金可董事長蔡國洲表示,此次合併案符合金可廣大股東的利益,金可私有化後,能採取更靈活的發展策略去追尋長期企業價值提升,董事會也認為未來營運策略在私有化後較有執行空間。金可將借重霸菱亞洲的國際經驗及專業,持續深耕與拓展國際市場,因此金可董事會一致同意通過。 金可-KY以自有品牌海昌(Hydron)及海儷恩(HORIEN)在大陸穩居隱形眼鏡市場第一寶座,主力產品除了隱形眼鏡,還包括高效能角膜接觸鏡護理液及潤眼液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私有化後,金可的台中全球總部、上海的大陸總部以及全球的經銷通路與兩岸的工廠均維持不變。 金可-KY表示,此次合併案還需股東會決議通過,依照開曼法定合併程序規定辦理,並須取得相關主管機關核准,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合併案完成後,金可股票將終止在櫃檯買賣中心交易。 持股金可-KY 18.39%的大股東寶島科昨天也同步表示,參與金可公司與Glamor Vision Ltd.之合併案。於合併案完成後,New Path International Co., Ltd. 將透過Glamor Vision Ltd.間接持有金可公司約18.39%股權。 文章出處 : https://udn.com/news/story/7254/5920085

Continue reading »

家族企業傳富子孫 會計師:通常透過這3招「再創成長曲線」

Posted by on 11.29.21 in Family Office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 一般人煩惱如何創造創富,有錢的家族企業,則煩惱如何讓財富綿延子孫,其中,如何變出第二、第三成長曲線往往是他們關注焦點的第一名。會計師指出,家族企業與資本通常透過3招來創新、創富:1、透過併購手段添技術與人才,讓家族事業升級。2、引進外部策略性投資人,如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強化競爭力。3、藉由家族憲章、家族閉鎖性控股公司、家族私募股權基金等工具,激勵家族成員到外部開疆闢土。這3招讓家族事業的資金、人才引入活水,可以富過2代、3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安永新世代寰宇領袖菁英會線上沙龍雅聚」,剖析企業傳承與創新議題。探討家族企業傳承的過程中,如何在傳承舊有良好制度的同時,也能保有企業創新的動能,透過組織改革上的創新,依產業特性逐步調整僵化的組織運作模式。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辦公室負責人林志翔執業會計師表示,除了企業可運用內部創業制度激發員工之外,家族企業與資本,通常透過以下方式達成創新目的: 1、透過併購手段以取得新的商業模式、核心技術或人才,促進家族事業轉型升級。 2、引進外部策略性投資人,例如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挹注新的資金、通路、人才以及制度導入等,協助家族企業再造競爭力。 3、藉由家族憲章、家族閉鎖性控股公司、家族私募股權基金等工具,激勵家族成員到外部開疆闢土,成立或投資新事業,擴大家族事業版圖,活化家族資本並分散風險,為家族開創第二、第三成長曲線。林志翔也指出,家族企業也可設計股權獎酬工具或運用特別股的設計,吸引外部專業人才加入家族企業或留任企業優秀人才,為家族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外,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暨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執行長邱奕嘉舉中國家電製造龍頭海爾集團為例,分享如何透過創新模式來激發組織內部的創業精神。 他說,2005年時,海爾集團因規模逐漸壯大出現「大企業通病」,因此海爾創辦人張瑞敏陸續提出創新模式,首先提出「人單合一」建立新興管理模式,「人」指的是員工,「單」指的是顧客或用戶,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並陸續做出顛覆性改革。以開發平臺企業、提供個人化的用戶體驗、鼓勵員工創業共三個願景來改造公司,由平臺主、小微主(類似小老闆的概念)和創客此三類人組成新的組織結構,三者間不存在傳統的組織和指揮關係,可以相互選擇按照市場規則互相配合或要與外部組織合作。 邱奕嘉亦指出,在面對多變的環境,企業應該要採用實驗的精神,去探索未來發展策略,並且用實驗的方法檢討與驗證,結合實驗探索與驗證學習,迅速迭代商業模式。此外,企業可定期檢討策略相關KPI,可避免過多KPI造成管理僵化,以發揮管理聚焦效果。   原文網址: 家族企業傳富子孫 會計師:通常透過這3招「再創成長曲線」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17432#ixzz7DZgB0OxA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Continue reading »

台灣 6 成公司是家族企業!常見的家族內鬥、市場派奪權,有解嗎?

Posted by on 11.4.21 in Family Office

在1980 年代,台灣正逢經濟起飛、股市首次衝破萬點。當時「錢淹腳目」的盛況,造就國內自二戰後新一波創業潮,如今許多企業巨擘,諸如大立光、廣達電腦、台積電,都從這波浪潮中,打下江山。 但歷經 30、40 年的成長期後,許多企業逐漸面臨第一次的傳承與接班。「20 年前的創業家們,還不會去想自己打下的江山,未來如何傳承,但到了近幾年這問題變得急迫。」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司徒達賢觀察,近 10 年來,如何讓家族企業邁向永續經營,成為上一代創業家最頭疼的問題。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 2018 年報告, 家族企業占國內企業總市值達 55%、占企業總家數 65% 。家族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不可或缺的核心。一般人可能認為,要公司多數高層及股東都由同一家族成員管理、經營,才稱得上家族企業,但實際上,定義更為寬廣。 司徒達賢以一條連續帶,描繪家族成員參與股權及管理職的程度。光譜的左端為:公司多數管理階層和股權都在家族手上,是標準的家族企業。而另一端為:公司裡沒有家族成員任職,甚至執行長都是自外部聘請的專業經理人,當初創業的家族只握有部分股份及部分董事任用權。 司徒達賢在《家族企業的治理、傳承與接班》指出,在這光譜上,每間家族企業都自有獨特的生命周期,就像人的成長與變老難以具體標誌。但無論是光譜左端,完全由家族掌握的企業;或是右端,家族退居幕、與專業經理人「共治」,都有其作為家族企業的優點與問題。 家族企業初期小而美,壯大後面臨 4 危機 家族企業有哪些不同於一般企業的優勢與難處?下分 4 面向討論。 1. 供應商與經銷商的網絡關係 家族企業形成早期,通常仰賴創業家個人的信譽、魅力及政商人脈等社會網絡資源,來與供應鏈中上下游的廠商互動。可能是找在當供應商的好友、親戚,直接洽談。這種人情羈絆,容易有更穩定、長久的合作,還可能降低交易、採購成本。 缺點則是企業規模擴大、業務上有新策略方向時,企業可能受限於舊供應、經銷商的人情包袱,無法引進條件更好的合作廠商,限制發展。 2. 決策速度與品質 創辦初期,有關產業、經營等知識與技能,幾乎集中在創業家身上,好處是當創業家一旦掌握商機或了解問題後,能快速帶領組織行動,且決策能彈性調整。 缺點則是當經營領域擴大、產業環境更迭,創業家的知識能力可能出現斷層,決策不如過往精準,且因為過往成功率高,可能較難聽取不同觀點或授權。 3. 目標與價值觀契合程度 創業初期,企業能否存活是首要任務。加上創業家身邊的初期成員,多半是至親,成員間想法通常較單純,也容易產生共通的理念、價值觀。 但當企業獲利逐漸成長,成員間對於如何分配新資源,逐漸出現分歧。尤其家庭成員對事業版圖的野心不一,容易產生衝突。 4. 職責畫分與監督 家族企業初始時,職級通常對應著家中輩分,長輩負責核心任務,晚輩則從基礎工作開始學起。通常還會基於對家族成員的了解,提供符合對方興趣與能力的職位。 但隨企業擴大,業務及職掌日趨繁瑣,領導者不容易看到每位成員的辛苦及貢獻程度,容易出現勞逸不均的工作分配制度,甚至可能有人仗著輩分偷懶、舞弊。 從上述家族企業的特點分析可知,對家族企業的好處通常集中在早期、小規模階段,一旦時間拉長,隨著組織成長、外人涉入,家族企業的原有優勢往往成為劣勢。 成立控股公司,解決利益相剋問題 司徒達賢解釋,家族企業在發展初期,因為成員一心想把生意做起來,好換得家族更好的生活,家族與企業這兩個平台的發展利益一致。但當企業擴展到一定規模,利益不再只關乎家庭成員,就會形成互相爭奪資源的問題。 要讓企業永續經營,司徒達賢認為,把家族治理做好才是長久之計,而這得靠創業家從制度面率先著手。他建議在創立初期,公司股權大部分仍掌握於創業家手中時,便成立「家族控股公司」(Family Holding Company,簡稱FHC),由家族成員擁有 FHC 的股權,再由 FHC 以法人身分,擁有該家族企業或掌控該上市公司的股權(家族成員不直接持有家族企業股權,而是透過持有 FHC 股權,然後再由 FHC 持有家族企業全部股權,或達可掌握董事會的股權比例),並決定董事的派任。 且 FHC 成立時,最好依公司法登記為「閉鎖型公司」,也就是股份轉讓有一定條件限制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發起人可在一開始就規定,股權只能在家族成員或下一代直系親屬間互相移轉,而每一代間的股權轉讓或遺贈,可在規定範圍內(家族共同制定的憲法章程),依個別股權擁有者的意願決定。 另外 […]

Continue reading »

商業興觀點/二代接班 掌握十大工具

Posted by on 10.8.21 in Family Office

根據商研院的研究,在二代接班傳承裡最需要的十個工具依序是: 一、經營模式:如何由過去純賣產品轉向賣服務、賣服務帶產品、賣問題解決方案,或轉以賣體驗為主、甚至賣標準或賣思想,開拓新模式。 二、策略成長:如何藉由八個成長點協助成長是重點,包括價值鏈的延伸、新行業的進入、新客戶的開發、新地理區拓展、開發新產品、品牌擴張、管理效率提升及新通路的布局是重點。 三、數位轉型:以工業4.0為基礎,進行銷售預測、進貨/生產/出貨AI智能化;以商業4.0為基礎,則著重全通路運作、行銷科技與市場資訊科技的應用。 四、股權布局:如何在家庭憲法下對股權合理分布,股份轉讓制度,家族成員選出家族控股董事會,對領導人與未來領導人規範,對家族成員培訓與考核機制,避免兄弟鬩牆,也避免爭權奪利。 五、人際網絡:強調如何鏈結產/官/學/研/中介機構,利用蓮花格(Lotus Blossom),掌握影響自己最重要的64位人物的人脈網絡。 六、組織溝通: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同理心,並培育自己的能力、訓練分析邏輯能力、新興科技能力並善用顧問指導,協助同輩與資深主管之間的溝通以及長輩之間的溝通。 七、數位行銷:傳統的4P已沒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過去推廣的做法重視廣告、公共關係、人員銷售與促銷。但新世代的行銷5.0已截然不同,如何結合新興的媒體如FB 、IG、YouTube、網紅、KOL、Podcast、line等的行銷運作形成新的銷售方式,創造新收入是重點。 八、財務分析與風險管控:要能了解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分析表,並進行現金流量分析圖,分析包含營運現金流、投資現金流、融資現金流、自由現金流與淨現金流,掌控風險避免試敗。 九、顧客關係連結:需由過去顧客關係管理(CRM)進化到顧客資料平台(CDP),了解顧客的RMF(Recency Monetary Frequency),也就是說顧客最近什麼時候來買,買的金額有多少,購買的頻率如何,結合會員制管理(累積點數,紅利點數,折抵現金或換購商品)如此才能精準行銷。 十、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商:由過去經營官網打開知名度或經營品類的電子商務,形成銷售能量,轉變為利用網站導流,進行O2O線上線下交易,並利用現有平台協助銷售海外,讓自己的公司,增加營收。 上述十項是我這幾年來開辦二代班經驗及調查歸納所得,也是協助多位二代解決問題的具體經驗,供國內二代接班傳承參考。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944/5792905?from=ednappsharing

Continue reading »

1 2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