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賣繼承取得的不動產,課稅規定有很多眉角,高雄國稅局指出,出售時間的認定,是以被繼承人取得的日期為準,若是家人在2015年以前取得的房地,可以適用房地課稅舊制,不用課徵房地合一稅。 官員表示,出售繼承取得的不動產,最大的特色在於可以和原屋主併計持有期間,因而適用不同的課稅方式。 房地合一稅是從2016年1月1日上路,針對繼承取得的房地,可以以二種情境去理解,官員表示,首先,如果這間房原本就是爸爸在2016年以後才取得的,兒子繼承後與爸爸併計持有期間,出售時一定是適用新制課稅,應申報房地合一稅。 圖/經濟日報提供 而如果爸爸是在2015年12月31日前取得該房地,爸爸過世後傳給兒子,二人併計持有期間,這間房的出售所得,原則上就是適用舊制,僅須併入綜所稅申報財產交易所得,且土地部分不課稅。 官員表示,對於前述併計持有期間後,可適用舊制的房地,要是繼承人發現按新制課稅較有利,也可以選擇按新制申報房地合一稅。 根據房地合一稅規定,出售符合條件的自住房屋,可享課稅所得400萬元以內免納所得稅,超過400萬元部分則按10%稅率課徵所得稅。 舉例來說,方爺爺於2014年5月1日購買取得的房地,於2017年過世後,房子由兒子繼承,兒子近來打算出售這間舊屋,可以併計與方爺爺的持有期間,因而適用舊制申報綜所稅;若繼承人發現這間房符合自住優惠要件,也可以改為申報房地合一稅。 官員提醒,可適用舊制的不動產交易所得,若想改報房地合一稅,應注意申報期間的規定,必須在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的次日起算,30日內填妥申報書,並檢附契約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所轄稽徵機關辦理申報。 另外,官員表示,凡是繼承取得的房屋,皆是以繼承時間點的房地現值,作為房地的持有成本,而非繼承發生之前,原始購屋的價格。
股東生前借錢給公司,別忘記遺產稅規定,南區國稅局表示,股東借款雖不會呈現為公司的股票或出資額上,但仍屬於股東財產的一部分,屬於債權遺產,應列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國稅局近來查核一件許先生的遺產稅案件,發現他在生前是A公司的股東,又發現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當中,於負債項下列有巨額股東往來。 官員表示,請公司提示股東往來明細資料後,發現截至許先生死亡日為止,還留有借款2,000萬元在A公司,未獲得清償,繼承人也沒發現這筆借款。 本案因為繼承人及早申報,還沒超過法定申報期限,官員表示,後來國稅局將資料提供給繼承人,輔導在申報期限內補報之後,未額外開罰。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個人贈與非屬上市、上櫃或興櫃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予他人,應以贈與日該公司之資產淨值計算所贈與股票之贈與價額;如公司持有上市、上櫃有價證券或興櫃股票,應依上市或上櫃有價證券之收盤價或興櫃股票之當日加權平均成交價估定之。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係A公司〔未上市(櫃)或興櫃股份有限公司〕之唯一股東,並持有A公司股票20萬股,其於110年5月1日將全部A公司股票贈與乙君,贈與日帳載資產淨值200萬元,但甲君未辦理贈與稅申報,經該局調查發現,甲君贈與日A公司帳列有B上市公司股票10萬股,B公司當日收盤價為50元,惟A公司帳載投資B公司金額僅100萬元,經調整後,A公司資產淨值為6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100萬元)〕,核定甲君贈與總額600萬元並補徵所漏稅額及依規定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個人贈與非屬上市(櫃)或興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請留意正確計算並依該公司當日資產淨值申報贈與該股票之贈與價額。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或逕洽所轄稅捐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聯絡人:審查三科陳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1730)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為防杜跨國企業藉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成立受控外國企業(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下稱CFC)保留盈餘不分配,規避我國稅負,我國於105年7月27日增訂所得稅法第43條之3,建立營利事業CFC制度,但為避免對臺商全球投資布局造成影響,前開制度之施行日期,授權由行政院訂定,配合「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施行期滿(110年8月16日)及因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實施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之情形下,行政院於111年1月14日核定營利事業CFC制度自112年度施行,以接軌國際反避稅趨勢及維護租稅公平。 該局進一步說明,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30條第2款規定,營利事業之投資收益係以收益實現年度為課稅年度,只要境外被投資公司股東會決議不分配盈餘,營利事業在申報該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即無需認列投資收益課稅,造成國內營利事業為達到遞延稅負效果,長期不分配境外被投資公司盈餘之情形,但在所得稅法第43條之3正式施行後,我國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在我國境外低稅負國家或地區之關係企業股份或資本額合計達50%以上或對該關係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力者(該關係企業即為我國營利事業之CFC),我國營利事業應按持股比例及持有期間計算,將該CFC之盈餘認列國外投資收益,計入當年度所得額課稅,又為落實CFC制度精神並兼顧徵納雙方成本,亦訂定豁免門檻規定、CFC盈餘前10年虧損扣除、實際獲配盈餘年度不再計入課稅及境外稅額扣除等規定。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位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國內甲公司於112年4月1日取得A公司60%股權,A公司為國內甲公司之CFC,A公司112年度盈餘為3,650萬元,且A公司依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規定提列之法定盈餘公積365萬元,則甲公司在辦理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認列A公司投資收益1,485萬元=(CFC當年度盈餘-依CFC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規定提列之法定盈餘公積或限制分配項目-以前年度核定各期虧損)×直接持有比率×持有期間=(3,650萬元-365萬元-0元)×60%×275/365。該局強調,營利事業CFC制度係完善我國公平合理稅制之一環,保障我國財政健全,112年度正式上路後,營利事業於113年辦理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揭露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之結構圖、年度決算日持有比率、CFC前10年虧損扣除表、認列CFC投資收益表等,並檢附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持股變動明細及CFC財務報表等相關資料,供稽徵機關查核。 為因應新制度的推行,財政部賦稅署網站提供營利事業CFC制度相關法規及常見問答【https://www.dot.gov.tw https://www.dot.gov.tw/ ,點選「稅改專區/反避稅專區/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供各界查詢,各地區國稅局也設置專人專線諮詢窗口,如有疑問得向所轄國稅局洽詢,專業代理人如有辦理講習會及訓練課程需求,各地區國稅局也可協助辦理,俾利順利推動營利事業CFC制度。
從2022年起贈與稅每年免稅額已調高為244萬元,民眾贈與不動產時,除了確認贈與所屬年度外,還得依法計算該年度累計贈與金額是否超過贈與稅免稅額,並於贈與行為發生後30日內向國稅局申報贈與稅。此外,財政部高雄國稅局也提醒,不動產贈與行為發生日的認定,是以贈與契約書所載的立約日期為準,並非以申報日為準,民眾得小心留意。 |贈與日應以契約書立約日為準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不動產贈與行為發生日的認定,是以贈與契約書所載的立約日期為準,另提醒民眾,個人贈與不動產,應繳清贈與稅或取得免稅證明書,才能辦理贈與移轉登記;又同一年內贈與財產總額(含動產、不動產)在免稅額以下者,雖可免辦申報,但因不動產辦理產權移轉登記,需要贈與稅免稅或不計入贈與總額證明書者,仍應辦理申報。 舉例說明,甲先後贈與A地給其子乙、B地給其女丙,贈與契約書立約日分別為2021年12月10日及同年月20日,甲先於同年12月21日向國稅局辦理贈與A地給乙的贈與稅申報,因A地的公告土地現值210萬元低於2021年度免稅額,甲取得贈與稅免稅證明書後,於同年12月30日又向地政機關辦A地的所有權移轉登記。甲又於2022年1月10日再向國稅局辦理贈與B地給丙的贈與稅申報,並以B地之公告土地現值240萬元低於2022年度免稅額244萬元,申報贈與淨額及應納贈與稅額均為0元。 |贈與金額應以同年度累計計算 不過該案經受理後,因贈與B地的贈與契約書立約日期為2021年12月20日,其贈與所屬年度應為2021年度,亦即上開2次贈與均屬2021年度的贈與,贈與金額應合併計算。故2021年度贈與2筆土地的贈與總額合計450萬元,減除當年度免稅額220萬元後,贈與淨額為230萬元,應繳納贈與稅23萬元。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呼籲,民眾贈與不動產時,應以贈與契約書的立約日來認定贈與行為發生日及贈與所屬年度,並據以計算同一年度累計贈與金額是否超過免稅額,民眾可以善用贈與稅免稅額,以利節稅規劃。
(台北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財政部台北國稅局今(25)日表示,繼承人可申請以被繼承人所遺存款繳納遺產稅,如無法取得全體繼承人同意,可比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0條第7項多數決規定,向國稅局提出申請。 台北國稅局說明指出,稅款繳納應以現金為原則,被繼承人之遺產留有存款,繼承人自應優先用以繳納遺產稅,為兼顧納稅義務人權益並利稅款徵起,當未能取具全體繼承人同意以存款遺產繳納時,得由繼承人過半數及其應繼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或繼承人之應繼分合計逾3分之2同意提出申請,以避免逾期繳納稅款而須額外負擔加徵之滯納金及滯納利息。 台北國稅局舉例說明,被繼承人甲君遺產稅應納稅額為新台幣300萬元,遺產中有存款500萬元,甲君之繼承人為其子女A、B、C、D、E、F計6人,其中繼承人A、B、D、E、F(應繼分合計6分之5)申請以甲君之存款遺產300萬元繳納遺產稅,因繼承人之應繼分合計已逾3分之2,稽徵機關於應納遺產稅額300萬元範圍內,可核發遺產稅同意移轉證明書,供繼承人向金融機構辦理存款遺產轉帳繳稅事宜。 台北國稅局呼籲納稅義務人,對於被繼承人遺產稅如逾繳納期限未繳納,除了每逾3日加徵應納稅額1%滯納金外,逾30日仍未繳納者國稅局將移送強制執行,並就應納稅款自滯納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納稅義務人繳納之日止,依郵政儲金1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請納稅義務人務必如期繳納稅款,以免影響自身權益。資訊聯絡人:徵收科林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2006。(照片截自財政部網站)
【時報-台北電】勤業眾信(Deloitte)、KPMG安侯建業等3日指出,歐盟近日公布最新稅務不合作清單,其中黑名單未更動,但灰名單(觀察名單)新增貝里茲、英屬維京群島(BVI)、以色列、越南等十個國家與地區,而且台商最常投資的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等仍留在灰名單中。 目前歐盟稅務不合作黑名單共有九個地區,包括薩摩亞、美屬薩摩亞、巴拿馬、斐濟、關島、帛琉、美屬維京群島、萬那杜、千里達及托巴哥。 勤業眾信執業會計師陳宥嘉指出,歐盟成員國自從2021年對列入黑名單地區執行制裁措施,例如提高支付與該地區款項扣繳率(法國和荷蘭均提高至75%及25%)、支付方不能於報所得稅時認報費用抵稅、阻斷歐盟企業對黑名單地區給付費用與金流往來,另外也要求揭露更多黑名單地區企業資訊以列入課稅。 對台商而言,如果投資架構位於黑名單地區,其金流往來涉及歐盟部分勢必受影響,陳宥嘉舉例,台商運用薩摩亞紙上公司持有歐洲企業股票,其股利匯出時將遭受懲罰性扣繳稅率。 而歐盟稅務不合作灰名單目前有25個地區,包括香港、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塞席爾、土耳其、英屬維京群島、安圭拉、波札那、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克、以色列、蒙哲臘、北馬其頓、牙買加、約旦、卡達、俄羅斯聯邦、突尼西亞、土克凱可群島、烏拉圭。 KPMG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林棠妮表示,本次歐盟稅務不合作灰名單中新增了台商投資重鎮越南,預計越南稅局將加強國別報告交換機制以遵循OCED的反避稅標準。 至於自2021年就被歐盟列入稅務不合作灰名單的香港及馬來西亞,林棠妮表示,兩國已分別承諾施行境外所得或跨境被動收入(如股利、利息、權利金等)課稅制度,台商資產配置與事業布局必須考慮未來稅制變化與風險。(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林昱均/台北報導)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 臺南市林先生一年多前(109)年10月6日購入臺南一間小套房,又於111年2月10日出售,他向國稅局表示,處理房產是因公司通知須調職至北部縣市,才改變原本想要「自住」的目的,盼其房地交易所得能用適用「非自願性因素」,以較低的20%申報,但國稅局發現,林先生與配偶都沒設籍於該房地,且無居住事實,在同一地緣又有一棟自住透天厝,因此應按兩年內交易稅率45%報繳房地交易所得稅。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依所得稅法第14條之4的規定,個人因財政部公告之調職或非自願離職因素,交易持有期間在5年以下之房屋、土地者,其房地交易所得可適用較低稅率20%課稅。但國稅局仍會斟酌實際情況課稅。 財政部已以110年6月11日台財稅字第11004575360號公告,有7種情形可適用上述較低稅率20%,其中第1種是個人或其配偶於工作地點購買房屋、土地辦竣戶籍登記並居住,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但因調職或有符合就業保險法第11條第3項規定之非自願離職情事,或符合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4條規定,終止勞動契約等因素,須離開原工作地而出售該房屋、土地者等。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說明,林先生案例的關鍵在於沒有「自住」,雖他表示,因公司通知須調職至北部縣市,也確有其事,才改變原想自住的目的;但林先生在台南小套房的同一地緣位置,就有自家透天厝,實在無必要添一套房,又林先生與配偶都沒設籍在這間小套房,也沒有居住事實,加上他於111年2月10日出售該小套房,應按稅率 45%報繳房地交易所得稅。 國稅局還提醒,個人交易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不論是有所得或虧損,都必須在移轉登記日隔日起30日內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
節稅地雷!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省遺產稅 死亡前2年內贈與不在請求範圍 當另一半去世要申報遺產稅時,配偶透過「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請求扣除分配金額,可減輕不少遺產稅負擔。但若是從前已透過贈與移轉給配偶的財產,不僅不能主張差額分配,若是在死亡前2年內的贈與,還要併入遺產總額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的財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應併入其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但依《民法》規定計算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時,不列入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範圍。 該局說明,依《民法》規定,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的差額應平均分配。但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的財產及慰撫金,不在此限。 因此,當夫妻一方死亡時,計算夫妻雙方剩餘財產差額的範圍,以夫或妻現存的婚後財產,排除因繼承或無償取得部分,並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計算剩餘財產。在申報遺產稅時,可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主張自遺產總額中扣除。 國稅局舉例,被繼承人甲在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存款200萬元,該筆資金存在配偶銀行帳戶,屬夫妻間贈與財產,不課徵贈與稅,但甲死亡時,應視為甲的遺產課稅。 甲的配偶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時,因為該資金200萬元是無償取得,且不屬於被繼承人甲「現存的遺產」,因此均不列入雙方的剩餘財產中計算請求權金額。也就是說,該筆200萬元仍需全數列入遺產總額申報。 國稅局提醒,納稅義務人在適用《民法》規定主張自遺產總額中扣除時,應注意被繼承人及配偶的財產取得情形,以維護自身權益。 (文章來源:好險網;文/李瑞瑾)
2022/02/11 09:25:30 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即時報導 李先生(化名)與其前妻109年間離婚,兩人有未成年子女。去年兩人都列報子女免稅額,台北國稅局剔除李先生的列報,判給前妻。國稅局指出,兩人離婚時未協議子女給誰報,子女監護權又尚未釐清,最後,以子女與前妻同住並受其扶養照顧,判由前妻申報扶養。 國稅局指出,李先生有支付生活教育費用,但未與子女同住,所以剔除李先生的子女免稅額,補稅。 台北國稅局表示,夫妻離婚或夫妻分居符合所得稅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得各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雙方重複列報未成年或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殘障或因無謀生能力之子女免稅額時,應就列報子女免稅額進行協議並做成書面,提供稽徵機關核認,如未能協議或協議不成者,稽徵機關將按監護登記等各項順序作為認定標準。 國稅局指出,財政部於109年10月15日發布令釋,夫妻分居或離婚,重複列報同一子女之免稅額時,由稽徵機關依下列順序認定得列報該子女免稅額之人:(一)依雙方協議由其中一方列報。(二)由「監護登記」之監護人或「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登記」之人列報。(三)由課稅年度與該子女實際同居天數較長之人列報。(四)衡酌納稅義務人與配偶所提出課稅年度之各項實際扶養事實證明,核實認定由實際或主要扶養人列報。又「實際扶養事實」 係依據夫妻實際負責子女日常生活起居、負責管理或陪同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及其他才藝學習等扶養事實綜合判斷,據以認定列報該子女免稅額之人。 國稅局特別提醒,分居或離婚夫妻雙方對列報扶養子女免稅額,應先自行協議並作成書面記載,以免產生爭議,若未能協議或協議不成,則應妥善留存各項實際扶養事證單據,以維自身權益。